- 2020-02-10 16:26
- 作者:佚名
- 来源:人民日报
对于确诊新冠肺炎,核酸检测是不可或缺的手段。如果核酸检测是阴性,但肺部影像显示病毒感染,这样的患者被称为“假阴性”。新冠肺炎没有症状就有传染性,“假阴性”病人得不到确诊治疗,会不会造成潜在的人际传播?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。
核酸检测不可能是100%阳性
2月9日,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,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占成回应,任何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都不可能是100%阳性,对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也不例外,“假阴性”在所难免。
“检测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,都会影响检测结果,出现假阴性甚至假阳性。”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梁连春表示,临床检测出现假阳性、假阴性等情况,原因常常是多方面的,比如核酸检测技术本身存在局限性,同时也与试剂盒敏感度有关,与标本采集的方式方法有关,还可能与患者病情进展阶段、实验室条件、取材和检测等操作的规范性等有关。
“如果发病非常早期,确实可能会出现测不出来的情况。”梁连春分析,患者当时尚未表现出症状,提前检测就会出现虽然是阳性结果,但没有临床症状表现的情况。经过一段时间,大部分病人会表现出相应症状,少部分则仍然没表现出症状,临床将其称为“隐形感染者”。
临床确诊不会依赖一项指标
一名患者三次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的,最终是通过下呼吸道样本确诊。有的患者检测七次都是阴性。如果不依据核酸检测结果,临床上如何确诊患者?
“这给临床诊断提出了巨大的挑战,临床不是仅仅根据某一项指标来确诊和收治病人的。我们靠的是综合判断。”梁连春表示,核酸检测只是诊断的其中一项指标,由于今年疫情流行正好与流感重合,且初期表现非常类似,在诊断时明确流行病学史和参考患者影像学表现,是另外两项重要指标,把这些指标放在一起综合判断。
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(试行第五版)》中,“疑似病例”标准有所放宽,无论有无流行病学史,只要符合“发热和/或呼吸道症状”和“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,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”这2条临床表现,便可考虑为疑似病例。
“如果检测阳性,可以确诊为新冠肺炎。如果初次检测阴性的疑似患者,按照现行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要求,需在定点医院隔离观察。”高占成说。
梁连春表示,鉴于新冠肺炎潜伏期较长、病毒隐匿性强,即使患者核酸检测阴性,只要由专家组根据流行病学史、影像检查结果、临床症状等综合表现判定为临床确诊病例的,也会在第一时间转至定点医院收治,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其潜在影响。
“对于这类病人,我们不会轻易放回去,而是会作为确诊患者来管理。”梁连春坦言,按照最新版治疗方案,根据其临床表现,确保两次核酸检测阴性、肺部影像明显好转的情况下,才会解除警报,安排出院。公众不必因此过度恐慌。
- 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