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大健康 > 科技战疫 >  北京疫情传染源究竟在哪?疾控专家:有两种可能
北京疫情传染源究竟在哪?疾控专家:有两种可能
  • 2020-06-15 10:50
  • 作者:佚名
  • 来源:大河网

北京又发现新增确诊病例,传染源在哪?如何防控?来听疾控专家的介绍。

记者:我们看到这一次北京的新增病例都与新发地市场有关,怎么判定传染源究竟在哪?

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:北京市曾经将近60天没有出现病例,不应该是北京当地自然发生的。那么这种输入有两种可能,一种是污染的物品带到了北京,还有就是感染的人进入北京造成的传播扩散。

记者:冷冻的环境,是不是因为它的低温导致了它更容易让病毒存活?

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:我们在采集含有病毒的生物样本的时候,这些样本都是储存在低温的环境,温度越低,保存的时间越长。像冷冻一类的食品,如果污染的话,病毒可以在这些表面存活2~3个月的时间。

记者:现在有很多人担心这是否意味着疫情卷土重来,您怎么看?

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:应该说北京的反应强力有效,经过几个月的和新冠肺炎的斗争总结的经验,我认为北京这次疫情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疫情卷土重来。

记者:那么面对病毒的新变化,我们有没有一些新的需要注意的问题?

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: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,勤洗手通风这些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。我要澄清一下,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是食品,现在只是高度怀疑有物品污染的可能性最大,但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。尽可能不要去购买进口的农产品或者冷冻的食品,一定要煮熟了,不能生吃。同时我们在处理这些生食品的时候,要注意手的卫生。对于蔬菜类,一般来说不会造成污染引发的感染的问题,因为绝大多数蔬菜都是当地生产或者周边地区生产的,不会造成污染。

新闻1+1:

国家卫健委:指导北京市做好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将疫情扼杀于成灾之前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就北京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迅速指导北京市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,并要求从防与治两端发力,以坚决果断、有力有效的举措,将疫情扼杀于成灾之前。

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,6月11日起,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,研究部署北京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相关工作。国家卫健委已向北京派出专家组指导防控工作,并抽调有武汉工作经验的防治专家,尤其是流行病学调查、环境消杀等方面的专家参加北京市相关工作。

在国家卫健委专题会议上,马晓伟表示,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,疫情防控工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。要强化底线思维和担当意识,立足防大疫、打大仗,从防与治两端发力,以坚决果断、有力有效的举措,将疫情扼杀于成灾之前。要切实落实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的防控策略,健全及时发现、快速处置、精准管控、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工作,尽快查清传染源,有效阻断传播途径,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扩散。

记者了解到,根据北京当前疫情情况,国家卫健委对北京市防控工作提出“四个扩大”“四个加强”和“四早”等要求,并对在京委属委管医院和全国面上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进行部署。

具体而言,“四个扩大”即扩大北京市新发地等农贸市场的环境和物品采样;扩大对北京市重点区域、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;扩大对病例密切接触者、次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;扩大相关人员的隔离医学观察范围。

“四个加强”是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排查管理;加强医院感染控制;加强疫情信息报告和发布;加强公众宣传教育。

此外,国家卫健委提出,要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的“四早”,切实落实病例2小时进行网络直报,12小时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,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。同时,组织专家定期发布权威信息,解疑释惑。

国家卫健委要求,各地进一步加强全国面上的防控工作,做好相关人员追踪隔离、组织对海鲜市场大排查,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排查、相关人群核酸检测等疫情监测工作,并加强农贸市场相关环境、物品采样检测和环境消毒工作等防控措施。

 
转载请注明出处:HC3i数字医疗
【责任编辑:程泱溥 TEL:(010)68476606】

标签:北京  疫情  传染源  
  • 分享到: